2019年中央财政林业改革发展资金-自然保护区补助项目绩效评价报告
发布时间:2020-08-21

一、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甘肃安西极旱荒漠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19年中央

财政林业改革发展资金-自然保护区补助项目

项目主管单位:甘肃省林业和草原局

项目性质:新建

项目建设单位:甘肃安西极旱荒漠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一)项目建设内容:

1、生态保护项目

面对日益严峻的生态环境保护需求,现有力量无法满足正常管护、巡查需求,按照保护实际需聘用26名临时管护人员。

2、管护站维修项目

根据管护站不能满足实际工作需求现状,对保护区北片黄草滩野马半放养场、马莲井、西大泉3个管护站在原有建筑的基础上,进行维护修缮,包括屋顶防水、内外修缮、生产生活设备维修更换等,满足正常生活办公需求。

3、森林资源专项调查项目

由于保护区之前未进行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二类调查),为查清森林、林地和林木资源的种类、数量、质量与分布,完成2019年森林资源管理“一张图”年度更新,按照保护区保护管理的实际需求开展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和森林资源管理“一张图”年度更新工作。

4、野生动物监测项目

为更好的满足野生动物本地调查需求,形成布局合理、覆盖区域的野生动物调查网,需在原有安置的68部红外触发相机的基础上,重新购置35部,并对已安置的12部相机重新选址安装。

5、宣传设施维护项目

对保护区主要入口、生态敏感区等已设置的破损的宣传警示牌版面进行维护更换,包括石工山、布隆吉、马莲井、搞油桩4个宣传牌。

建设期限:项目建设期限为: 2019年-2020年12月。

项目总投资:项目总投资300万元。其中:1、生态保护项目投资143万元;管护站维修项目投资53.4万元;森林资源专项调查项目投资79万元;野生动物红外触发相机监测项目投资13万元;宣教设施维护项目投资11.6万元。

(二)项目预期目标

通过实施安西极旱荒漠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补助项目,壮大管护巡查队伍、改善资源保护基础设施、完善科研监测体系,为最大限度地保护荒漠生态系统及其野生动植物资源,增强保护区珍稀特有物种的保护,充分发挥生态系统的生态服务功能,努力把安西保护区建设成为集保护、科研、教育于一体的设施完善、基础充实、管理高效、功能完善、效果显著、持续发展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具体目标是:

1、生态保护项目:聘用管护人员26人。通过聘用临时管护人员,壮大管护队伍,加大管护巡查力度,建立健全巡护体系,减少人类活动对荒漠生态系统的干扰和破坏,维护本地区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保护区内生物的多样性,促进生态系统的次生演替过程,保证区域及周边地区的生态安全。

2、管护站维修项目:通过对3个运营管护站的维修,有效改善资源保护基础办公生活条件,配备齐全保护巡查基础设备,增强管护能力建设,完善保护区管理局、保护总站、管护站和哨卡三级管护体系,形成架构合理、基础完善的保护管理体系。

3、专项调查项目:通过开展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和2019年森林资源“一张图”更新,查清保护区森林、林地和林木资源的种类、数量、质量与分布,为森林资源管理和总体规划的打好基础,以推动自然保护区的发展。

4、野生动物红外触发相机监测项目:通过安置红红外触发相机,完善区域动物监测网,逐步构筑区域自然资源观测和生态环境监测体系,摸清区域动物资源,掌握自然资源动态演替变化规律,为资源管理保护提供基础数据,以推动自然保护区的发展。

5、宣教设施维护项目:通过保护区宣传设施维护,加大自然资源保护和执法宣传,丰富优化保护区宣传手段和途径,宣传区内物种资源的重要性和保护价值,更重要的是吸引更多的专家来保护区开展物种保护与科研工作。

二、项目绩效评价工作开展情况

(一)在部门管理方面,一是建立健全完善的资金管理办法,明确资金规定的使用范围,严格实行专款专用,独立核算。二是严格执行资金报账制度,坚决杜绝不合理的支出。对资金的来源、使用、节余及使用效率、成本控制、利益分配等进行详细计划、详细安排、详细登记。三是严格按照有关规定使用资金,认真做好各项收支明细账,坚决杜绝挤占、挪用、截留、拖欠和改变资金投向的行为发生。

(二)履职效果方面

本项目的实施,将加大生态保护、监测、宣传力度,能够有效地保护和维持生态系统的完整性、稳定性和连续性,更好的保护荒漠动植物种以及其生存和繁衍空间,从而使保护区的功能得以充分发挥。生态保护项目实施后,摸清保护区森林资源本底,壮大了保护区内巡查管护队伍,直接体现在增加了巡查管护频次,加大了重点区域的监管,将最大限度地减少人为因素对生态系统的破坏,能够有效保护珍稀动、植物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和自然生态系统,有利于区内植被恢复和野生动植物种群数量的增多;有利于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保护和恢复自然生态系统,使整个生态系统按照自然演变规律进行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最终将形成比较完整的生态体系。

三、绩效评价指标分析

(一)、产出指标完成情况分析

1、数量指标

2019年全年中央财政一般公共预算项目支出收入300万元,其中:林业改革发展资金300万元,截止2019年底,支付项目资金84.26万元,预算资金执行率28.86%。

2、质量指标

一是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保护地体系及野生动植物和湿地资源管理,根据资金下达计划,主要用于疫原疫病监测设备购置及保护区宣传经费,通过购置疫原疫病监测设备,提高了疫源疫病监测能力。二是林业有害生物防治项目,由相关业务科室全面负责施工过程中的质量、进度、造价、安全等方面的监督和管理,严把质量关,严格按照方案要求进行防治,通过验收情况看,项目完成质量较好。三是森林防火项目,资金主要用于防火器具购置及宣传培训等,通过项目实施,提高和改善森林火灾监测预警和防火基础设施条件,进一步增强保护区森林防火扑火能力,通过宣传,进一步提高广大群众森林防火意识,确保林地安全。四是林木种质资源调查,通过调查,进一步摸清了保护区林木种质资源现状和分布,为今后林木种质资源长期保护与利用奠定坚实的基础,通过保护区宣传,增强全民法律意识、环保意识和生态意识,呼吁广大人民群众都能参与到保护区生态的事业中起到积极的作用,也为我们保护区又好又快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3、时效指标

在资金落实方面,上级能够将专项资金及时拨付,同时我们及时编制项目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但由于拨付时间接近年底,部分项目内容无法当年完成。

4、成本指标

2019年完成中央财政补助资金84.26万元。

(二)、效益指标完成情况分析

1、经济效益

通过本项目的实施,将间接产生经济效益。基于目前的资源有价的思想,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实施后带来的间接经济效益也是十分巨大的。这种间接的经济效益虽不能直接以货币的形式体现出来,但它是确实存在的,如生物多样性和野生动植物种群的增加,种质资源和基因库的保护,荒漠生态系统的恢复和发展,自然环境的整体改善等,对整个环境的影响都有着潜在的经济效益,这种经济效益将对经济、社会、历史、文化的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2、社会效益

通过本项目的实施,将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一是保护区生物多样性所面临的环境问题在干旱地区十分普遍,尤其是在河西走廊,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项目实施过程中许多问题的解决,将为其它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的实施提供许多可以借鉴的经验,也为其它自然保护区起到示范作用。二是通过对重点区域的监测,可准确的掌握保护区野生动物物种种类、数量、分布,认识物种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为人类长期、高效、科学地利用资源和保护、改善生存环境提供科学依据。三是通过森林资源调查,清查了森林、林地和林木资源的种类、数量、质量与分布,摸清了森林资源本地,是保护区科学制定总体规划和可持续发展的依据。四是随着保护区宣传力度的加大以及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事业的发展,更多的专家、学者、记者、实习学生将纷至踏来,通过科考、交流、宣传等活动,自然保护区的知名度将会得到提高,科学研究将不断深入,对外交流和合作将会扩大,有利于引进人才和技术、推动科研与管理,促进科研、技术、管理等方面的进步,随之而来的效益将不可估量。五是提高全民生态保护意识。通过对保护区的宣传,保护区独特的生态系统、珍稀的自然资源、严酷的生存环境等,都是对人们进行自然保护教育的良好素材,有利于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激发大家热爱自然、善待自然的心灵感悟。

3、生态效益

项目的实施可促进林草地面积扩大,植被覆盖率的增加,野生动植物种类和数量的增多,通过大力宣传,提高了当地群众生态保护意识,认识了生态保护的重要性,调动了广大群众爱林护林、参与生态建设的积极性。通过社会走访调查,社会反响好,群众满意度较高。

4、可持续影响

通过项目实施,有效控制保护区内有害生物发展和蔓延,增强保护区森林防火扑火能力,疫原疫病监测手段逐步提高,森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防止了自然灾害的发生,提高了保护区周边社区生产生活质量,使保护区与社区关系更加融洽、稳定,对保护区的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群众环保意识的提高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5、满意度指标完成情况分析

通过宣传提高了当地群众生态保护意识,认识了生态保护的重要性,调动了广大群众爱林护林、参与生态建设的积极性。通过社会走访调查,社会反响好,群众满意度较高

综合评价情况及评价结论

经过评价,我局2019年自然保护区补助项目绩效总目标明确,符合国家政策规定,符合保护区建设实际,阶段性目标落实到位,成效显著。资金管理使用上严格执行财务相关制度,无截留、挤占、挪用补偿基金等违规行为,单位内部管理制度健全,财务信息真实完整。

四、主要经验及做法、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2019年,我局紧扣保护区实际,针对制约保护区当前建设管理短板,通过集体研究、民主讨论、会议决定,慎重选择实施项目,力求做到“好钢用在刀刃上”,积极破解工作瓶颈,但仍存在以下问题:

(一)部分资金支付进度较慢。为保证项目资金规范使用,我局认真组织开展了项目预算计划制定、公开招投标及项目实施等工作,且部分项目工程实施进度较慢,无法完成当年全部支出工作。

(二)群体关注程度不同,宣传教育效果不够理想。我局在宣传教育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宣传对象因文化教育程度、关注角度的差异,对野生动物保护、森林草原防灭火等保护区管理工作理解存在一定的差距,仍存在一定风险。

(三)现有基础设施及队伍建设仍不能满足当前工作需要。一是2019年度仅对管护区域湿地部分河道、巡护道路进行了维修维护,但对保护区大多数荒漠戈壁车辆和人员可随时随处进出的困难,现有管护站(卡)还无法对区内人为干扰做到全面管控;二是当前资金仅能保障管护站(卡)人员的基本工作,巡护巡查覆盖面仍不够;三是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力量严重不足,目前仅有部分防灭火物资,基础设施建设能力极为薄弱,防灭火工作任务由护林护草员兼顾,无专业防灭火人员。

五、下一步改进建议

(一)加强财务管理,加大资金使用效率。科学合理做好预算编制工作,在预算执行中严格控制好资金支付进度,加大资金使用效率,尽可能减少资金的结余结转;严格执行各项费用支出审批审查制度,确保项目资金专款专用。

(二)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群众保护意识。持续加大野生动物保护、森林草原防灭火以及自然保护区管理规定等内容的宣传力度,创新举措、拓展宣传渠道,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网络、发放宣传单、入户走访调查等多种形式开展宣传教育活动,不断提升社会公众对保护区管理工作认知,

激发公众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责任感,凝聚筑牢生态安全屏障的共识。

(三)配齐配强队伍,提升巡护人员素质。优化完善人才引进、培养和服务管理政策,不断充实保护区管理队伍力量;进一步强化队伍综合能力提升培训,以野生动物保护、森林防灭火等保护区建设管理工作内容为重点,适时邀请领导、专家、学者开展专题培训,推动保护区队伍能力素质全面提升、全面过硬。

(四)优化资金使用,全力补齐建设短板。积极申请项目资金,分步骤分阶段,不断强化保护区基础设施建设,弥补工作短板,努力把保护区建设成为集保护、科研、教育于一体的设施完善、基础充实、管理高效、功能完善、效果显著、持续发展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附件1:2019年林业改革发展资金绩效目标自评表

附件2:2019年转移支付整体绩效目标自评表

附件3:安西保护区2019(防火项目)绩效目标自评表

附件4:安西保护区2019年(生物多样性项目)绩效目标自评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