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不仅是水库、钱库、粮库,还是碳库。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上下认真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科学推进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朝着建设美丽甘肃目标迈出新的步伐。
九月的金城兰州,秋高气爽。走在兰州南滨河路上,黄河风情线的观景者熙熙攘攘,脚下是奔流的黄河,南北两山绿色尽收眼底。
67岁的田大伯正在滨河路中山桥悠闲地散步,享受午后的闲暇时光。“我在兰州生活60年了,近些年环境变化一年比一年好,过去对岸那头山上总是‘光秃秃’,如今到秋天了还是绿油油。”
近年来,兰州正以“情系母亲河”黄河雕塑长廊等重点项目为引领,提升改造黄河风情线沿线主题公园、园林景观、兰州港码头及健身步道等基础设施,加快实施主城区现有桥梁立面、色彩和夜景生态景观,保护好黄河湿地和自然岸线,彰显“黄河福道”。
“我们将主城区有限的土地资源科学合理向园林绿化倾斜,新增改造城市绿地141.95公顷,新建改建创建星级公园12座,评选园林绿化先进单位53个,打造精品园林街区25条,完成背街小巷绿地扫盲60条。”兰州市副市长魏永辉介绍,如今的兰州小游园、生态区、绿带、公园、微绿地等五级城市绿化体系进一步完善。
牢固树立“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理念,是兰州做好国土绿化的核心。兰州市重点在湟水河、庄浪河、蔡河、宛川河四条黄河支流两岸,连霍高速、京藏高速、中通道、水秦路、国道109沿线,兰州新区北部,即“四河五路一区”区域谋划实施100万亩国家储备林建设,积极探索黄河上游全域修复保护、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新路子。
“现在我们紧扣‘强省会’行动发展契机,巩固提升国家园林城市创建成果,持续构建以南北两山为屏障、以主次干道为骨架、以黄河风情线为主线,让黄河之滨变得‘更美’。”魏永辉说。
金秋时节,走进平凉市静宁县的王坪村,村民王正正的果园里果红枝绿,处处弥漫着浓郁的果香。
“大冠红富士一棵树能套800个果袋,中短枝红富士能套300个,品质好的苹果每斤能卖到4元左右的价格。”去年王正正卖果子的收入就达到14万元,“今年收入应该不会比去年低。”
今年以来,当地协调签约静宁县废弃果枝利用等招商引资项目12个,落实到位资金2.17亿元,“静宁苹果”产业链年度重点项目开工78个,开工率达到87.6%。
在平凉,当地引导群众大力发展林果产业,全市核桃栽植面积20.6万亩,花椒栽植面积4.66万亩。同时,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的模式,充分利用丰富的森林资源,创新产业富民思路,大力发展林药、林蜂、林禽等林下经济,全市林下经济综合产值达10亿元,有力推动林业与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打造了山上产业兴旺、林下致富路宽的发展新格局。
省林草局局长、省绿化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张旭晨表示,省林草局积极承担核桃、花椒、油橄榄三年倍增任务,2021年完成核桃栽培2.7万亩、花椒栽培28.39万亩、油橄榄栽培11.03万亩,完成提质增效核桃55.75万亩、花椒63.94万亩、油橄榄19.02万亩。全省木本油料栽植面积1245万亩,年产木本植物油6600多吨,年产值180亿元,经济效益初具规模。目前已建立林业合作社3785个,认定登记家庭林场1276家,国家级林业重点龙头企业增加到11家,省级林业重点龙头企业增加到41家。
9月28日,在全省国土绿化工作会议上,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程晓波指出,国土绿化是实现天蓝、地绿、水净的重要途径,是最普惠的民生工程。
去年以来,我省高质量推动全省国土绿化工作,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全省各级林草部门组织开展国土绿化空间调查评估,将年度造林计划和完成面积落地上图,初步形成了省、市、县三级国土绿化政策体系。
记者了解到,2017至2020年大规模推进国土绿化期间,全省共完成造林绿化2144万亩,年均造林530万亩以上。“十四五”期间,全省将力争每年完成造林绿化260万亩、草原种草改良400万亩、沙化土地综合治理168万亩。同时,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退耕还林还草、三北防护林建设、草原保护修复、国家储备林建设等工程项目相继在我省落实落地。
我省是黄河、长江上游重要水源涵养区,生态地位极其重要,虽然我省国土绿化工作取得了卓越的成绩,但是挑战依然严峻,程晓波表示,全省上下要坚持久久为功,科学推进新时期国土绿化各项工作,优化资源配置,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科学、生态、节俭开展国土绿化行动,力争到2025年末全省森林覆盖率达到12%,森林蓄积量达到2.8亿立方米,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到53.5%,湿地保护率达到44.2%。